税警联手出击 骗税大案告破
7月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里,法官的庄严宣判为一件大案画上了一个句号。杭州某电子有限公司等被告单位以出口中央处理器(CPU)为由,先后联系多家具有进出口经营权的外贸公司,签订虚假供销合同,将外贸公司代理出口业务形式伪装为自营出口,在香港物流公司提货后,又通过非法渠道将货物运回国内销售,之后通过外贸公司申报退税的手段骗取出口退税款。2006年~2008年间,累计骗取出口退税款达6300余万元。
大案缘起一条异常信息
2008年初,浙江省国税局出口退税预警系统中的一条异常信息引起了税务人员的警觉。全省IT行业CPU的出口量几年来呈直线上升趋势。仅杭州一地,2004年~2008年CPU供货合计就达11.2亿元,出口退税额高达1.9亿元。
2008年8月13日,杭州市国税局成立了“8·13”专案组,开始对该市2家有重大涉案嫌疑的企业实施检查。由此,一起杭州市、乃至浙江省有史以来最大的出口骗税案的侦破拉开了序幕。
为什么单单是CPU的外销出现了异常?这其中自有一番道理:CPU的出口退税率高(17%);芯片的体积小,便于大量转运;国内销售CPU不开发票,可以将多余的增值税进项发票通过出口外销骗取出口退税。种种利益驱使之下,就有人铤而走险,借这小小的CPU做文章,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从表面上看,2家被查企业的货物出口情况都十分“规范”:从代理处取得CPU,通过杭州、温州的4家外贸公司报关出口至香港销售,然后向税务机关申请退税。但检查人员不会被这种假象所迷惑,他们首先通过相关渠道,对香港的CPU销售市场进行了一番调查,立即发现破绽。原来,在香港CPU等电子配件的销售价格要比内地低很多,从内地出口CPU到香港销售,根本没有销路。
既然货物不可能在香港销售,其销售渠道必然在内地。所以,突破案情的关键,在于理清企业销售CPU的实物流和资金流,寻找货物回销的证据。检查人员顺着这个思路,对企业实施突击检查,调取账本资料,锁定负责人徐某等多名有嫌疑的人员,又从企业的费用列支情况入手,对广告费、运输费等情况开展检查。检查人员发现了企业国内销售CPU的广告计划,又找到了一家与被查企业有密切业务往来的物流公司,获得了企业通过该物流公司内销CPU的部分记录。同时,他们还检查了被查企业租用的物流公司仓库,却不料有了更惊人的发现:仓库竟然是个“加工场”,公司员工赵某专门负责CPU的拆卸——把从总代理发过来的CPU分组编号,然后割开包装,将芯片取出,放在架子上。再将架子包好,打印编号,芯片装箱,在箱子外面贴上与架子一致的编号。剥离后的风扇则被重新放回包装盒留在仓库,编号与芯片编号一致,之后将芯片送到萧山机场报关出口。如此麻烦而古怪的行为,背后肯定有隐藏的原因。
见犯罪事实逐渐败露,企业法定代表人徐某等人开始惶惶不可终日,企图藏匿。杭州市国税局果断决定,由稽查局提请市公安经侦部门提前介入案件,协同作战。2009年2月18日,公安部门依法对犯罪嫌疑人徐某进行了刑事拘留。但徐某还存在侥幸心理,面对专案组狡辩抵赖,试图逃脱干系。
内查外调寻找确凿证据
“零口供”的情况下,要找出铁证。联合专案组随即向外突破,分成多个外调小分队,北上北京、上海、四川成都、山西太原等地,围绕2家涉案公司从CPU一级代理商处购进和销售货物的情况开展调查。京、沪两地的调查,使案情进一步明朗。外调小组查明,2家公司2006年~2008年共向北京代理商购入CPU芯片79584块,涉及金额4600余万元,采取直销的办法送货,城市共计20个,收货人员48人。从上海2家一级代理商处购进并已经销往全国各城市CPU芯片3万片左右,金额1700多万元。数量之巨,令人咋舌。
为了揭开真相,外调小组根据已经掌握的个人银行账户等资料,南下深圳,跑遍了当地几乎所有的银行,终于揭开了换汇的秘密。原来,徐某和会计张某等人为了掩盖他们将CPU芯片偷运回内地销售的事实,利用深圳的地下钱庄,将内地买家支付的人民币通过调汇人换成美金汇入徐某提供的香港账户,徐某再将美元支付给与之合作的外贸公司,以制造出口假象,由外贸公司结汇后向当地税务机关申请出口退税。
2009年10月,联合专案组再赴香港,在香港警方的配合下,开展最后的取证工作。而早先检查人员在物流仓库中看见的“拆风扇”的怪事也有了答案——徐某的公司借外贸公司把CPU芯片出口到香港后,香港的物流公司作为收货人。但货物并不在香港销售,而是通过所谓“水佬”,也就是专门从香港夹带货物回内地的人,从物流公司提货,带至深圳。一般一个星期到半个月后,CPU散片会通过快递公司再次发回杭州,运回仓库。此时,徐某就指派手下,根据原先编号过的芯片架子,将芯片和仓库中的风扇重新组装,再次包装之后,销往全国各地。到了后期,徐某为了减小风险,就将程序简化,把货物在香港就销售掉,让客户自己找“水佬”带回深圳,然后他再发风扇给客户,自行组装。3年中,徐某共将10万余片CPU从代理商处订购后,委托代理商直接发给国内客户,在不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低价销售的同时,采用CPU出口——回流——再出口的循环制造出口假象,甚至从深圳等地租借芯片实施虚假出口,从而达到将从代理商处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全部用于进项抵扣的目的。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尽管徐某等人绞尽脑汁精心包装,却终究有水落石出的一天。检查人员最终查明,徐某及其名下公司通过杭州、温州多家外贸公司,将共计860225片CPU芯片出口至香港,共计申请出口退税达78266316.61元,在杭州、宁波、温州等地税务机关已退税66087293.91元。扣除3家公司从2006年~2008年累计缴纳的增值税2838133.36元,实际骗取出口退税63249160.55元。案发后,税务机关冻结退税款2345万元。
2010年7月5日,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判决,杭州某电子有限公司等2家被告单位被处罚金4200万元。被告人徐某犯骗取出口退税罪和逃税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被告人张某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并处罚金7万元。